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料·REFERENCE > >
项目·PROJECT
声学基础知识科普
    一、声音的产生
     

     

  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,并且需要通过一定的介质(如空气、固体或液体)传播才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,它是一种波动现象。

     

    初发出振动(震动)的物体叫声源。

     

    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,单位是赫兹字母:Hz。

     

    人的耳朵最敏感是1000Hz-----3000Hz之间的声音。
     

     

    声学

     

    当演奏乐器、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,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:“空气分子”有节奏的振动,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,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,这就产生了声波,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。

     

    声音作为波的一种,频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属性,频率的大小与我们通常所说的音调(高音、低音)对应,而振幅影响声音的大小(响度)。

    乐谱

     

    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-----20000Hz的声音。

     

    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,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,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二、声音的传播
     
     
   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,所以真空中,声音不能传播。

   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,一般是固体>液体>气体

   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,如:软木:500m/s,小于煤油(25℃):1324m/s、蒸馏水(25℃):1497m/s等,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。

    以下是声学在固体、液体和气体的传播速度一览表

     

    声音传播速度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三、声音的折射与回声
     
     
    声音还会因外界物质的阻挡而发生折射,例如人面对群山呼喊,就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回声。
     

     

    声音的折射

     

    晚上的声音传播的要比白天远,是因为白天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,遇到了上升的热空气,从而把声音快速折射到了空中;晚上冷空气下降,声音会沉着地表慢慢的传播,不容易发生折射。

     

    回声的形成,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反弹回来,再次被我们听到,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,时差小于0.1秒时,我们就区分不开了。

     

    回声

     

    多数情况下,只有一个较大分贝的声音在空旷环境下,人耳才会分辨出回声,而日常生活中人耳也经常收集到回声。

     

    但由于回声的分贝低或者在嘈杂环境下,所以人耳分辨不出回声,所以不能产生“日常生活中没有回声”这样的误解。

     

    回声

     

    其实,只是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这样的声音,或者说是大脑接受到但分辨不出而已。

     
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四、超声波和次声波
     
     

     

    声波,我们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是在20~20000Hz之间,超声波则是高于20000Hz的,次声波则是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。

     

    我们自然界常见的超声波有风,水流,闪电,地壳运动等等这些内部都含有超声波,而次声波则是海上风暴,火山爆发,海啸,核爆炸,导弹发射等等这些都能产生次声波。

     

    上一篇:KTV隔音材料怎么挑选
    下一篇:装修噪声扰民不断,居民呼吁文明施工
友情链接: 软装设计 宁夏地坪 铸铝门生产厂家 润滑油检验
Copyright © 2017 官网: 预约电话 023-63050166/15823156951 | 15823156951 备案号 渝ICP备2023016930号-1 投资有风险,合作需谨慎